close

宜蘭羅東聖母醫院的院長陳永興是我朋友小沈的老闆。去年四月,他們兩個從一路都是和綠營關係密切的政治工作者,(陳永興本來是學醫的,但長期以來當過國代、立委、高雄市衛生局長等職務;小沈是學政治的,當過立委助理、記者、機要秘書)來到聖母醫院做起第一線的醫療服務工作。

去年我們曾去羅東探訪陳醫生和小沈,總是戴著鴨舌帽的陳醫生帶我們去參觀蘭陽舞蹈團的靈醫會的義大利神父,這位神父一手把蘭陽舞蹈團帶起來;陳醫生又說到他在年屆六十歲之際,從高雄來到宜蘭,兩個星期才回家一趟,而且和聖母醫院毫無淵源,只是因為受到聖母醫院很多外籍神父的感動;當年這些神父來到台灣行醫,幾乎都五、六十年沒有回去過,以醫院為家,照顧宜蘭人,最後死於宜蘭、葬於宜蘭的精神,讓陳醫生覺得,人家從義大利來台灣都不遠,從高雄到宜蘭算甚麼?「因為有感動就不遠,所以決定以此為人生終站。」

跟著陳醫生來羅東醫院的小沈,家住台北,也住在宿舍。我們去小沈的宿舍參觀,天呀!小小三、四坪大的長方形房間,一張床、一張書桌、一個櫃子,一個廁所(不能洗澡),沒有更多的空間、不能更簡陋。小沈說,陳醫生的房間只比他的大一點而已。真的難以想像,離開自己的家人、舒服便利的家,是用甚麼來支持呢?他們住下來,轉眼一年多過去了。

上周五(十月八日)陳醫生發表他的回憶錄《無悔之旅》,如常的鴨舌帽和西裝。他的好友、前僑務委員長、監委張富美也到場,講到以前他們在黨外時代參加國是會議、廢國代等往事,張富美也提到當年陳醫生被提名監委,但就是不願去向立委拜託,連打個電話也不要,最後沒通過同意權,當不了的監委的事情,陳醫生坐在旁邊沒太多表情,好像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我一邊聽張富美說故事,一邊翻著《無悔之旅》,看到書裡陳醫生寫到的好朋友,外省籍作家郭楓、陳映真和一些《夏潮》的人,說他們的立場雖然不同,但感佩他們對文學的堅持,因此一直是好朋友。這一段其實滿讓人感動的,我知道陳醫生很堅定的支持台獨,而陳映真是統派,他們卻能在政治之外,互相尊重,成為好友。

想想,台灣有多少人因為藍綠的意識形態或政治立場不同,相互對立鬥爭批判,然而,難道人生只有政治一個面向嗎?在政治之外,一定還有更多的共同點,為何不能尋求理解呢?

陳醫生自己講話時,則提到書裡一張照片,是羅東的丸山墓園,裡面一整排墳墓;陳醫生說,這排墳墓都是外國神父最後的安息之處,其中還剩下最後一個位置,他就是看到這張照片,感動於這些神父的犧牲奉獻,並且還有最後一個位置,「應該是留給我的吧?」決定羅東醫院是他人生的最終站。

「有感動就不遠,沒有感動就算睡在一起,還是覺得遠!」陳醫生說,他要來宜蘭之前,這樣跟他在高雄的妻子說。然後兩星期回高雄一次。人生很短,六十歲了,辛苦大半輩子了,你會選擇過怎樣的生活?陳醫生選擇從頭開始,在羅東、在醫院,在他無悔的人生之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ggy3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